图片
你好,我是中医人,文君然。
今天这篇文字,我们继续模拟开方。
你看看,面对下面这个患者,你有何思路。
话说有一个女子,当时36岁。初诊的时间,是1975年的4月份。
她什么毛病呢?就是最近这十年以来,只要到了月经将至之时,她就会偏头痛。具体疼痛的位置,是右侧太阳穴。痛感如针刺,连及巅顶部位。每一次发病,患者都坐卧不宁,生不如死,对月经来潮充满恐惧,平日也是忧心忡忡,心中烦乱。
最近这一次,她经前又犯病了,而且伴随恶心呕吐。家人亲友见状,赶忙又给她联系了一位中医。
刻诊,患者脉象沉涩,舌质紫暗。细问得知,患者心烦口干,看什么都不顺眼。看面色,十分晦暗。
医家又拿来患者之前用过的中医处方,发现有丹栀逍遥散加减,有龙胆泻肝汤加减。显然,这些都未能奏效。
了解到这些情况以后,医家经过一番揣摩,写出一张方子。
这方子里,有菊花10克,双钩15克,夏枯草12克,川芎6克。
除此之外,患者还用到一张古方。这古方,虽然在现行的《中医方剂学》教材里没有专门重点介绍,只是作为“附方”稍带一笔,但是它在广大中医人的心目中,是同类方剂中的佼佼者,或者说常用方。
可以提示的是,此方虽说是古方,但是它的来源出处,距离现在并不遥远。载有此方的专著,问世时,正是西学东渐的历史时期。中西医之间的碰撞和交融,在那个年代,分外精彩。
那么,患者用下方药反馈如何呢?医案记载,三剂之后,患者头痛消失。医家嘱咐,每次经前,都服用此方三剂,连服4个月。
图片
最终,患者的头痛再也没犯过,随访十年,病情没有反复。
好了,现在请你来动脑筋。你觉得,当时医家除了菊花,双钩,夏枯草,川芎以外,到底用了什么方子呢?
如果你此刻心中有答案,那不妨写在本文的留言区。文老师期待看到你的见解。为了让大家都独立思考,您的留言,我们在公布答案之前,暂时不予精选公开。
请您务必揣摩患者发作时候的症状特点,以及舌脉信息。当然,还有此方产生的时代背景。这些,都是重要线索。答案就藏在其中。
好了,该提示的都提示了。我们现在开始。
图片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免费股票配资平台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