特朗普对华政策来了个急转弯,普京反应更快:将在阿拉斯加与特朗普碰面。这是普京对中美关系变化的敏锐嗅觉:俄罗斯绝不会让战争成果化为乌有。
特朗普的犹豫:对华关税迟迟不敢落地
美国副总统万斯前不久丢出了一句意味深长的话,“中国依然在进口俄罗斯石油,但总统还没决定要不要加税。”这话等于揭开了特朗普的心病:他想对中国施压,但又不敢真刀真枪地上。
中美已经谈了三轮,特朗普的态度相比年初明显软下来。4月时,中国就开始逐步减少从美国进口能源;到6月,中美能源贸易几乎归零。美国能源企业的库存越堆越多,不少中小公司已经到了生死关头。特朗普原本指望印度、巴西来接盘,可这两国态度硬得很,直接拒绝。
眼下,他不得不重新思考对华路线。一方面扬言“没协议就不访华”,另一方面又担心贸易战拖下去,美国经济扛不住。这种左右为难,普京心里看得门儿清。
普京的盘算:三年战争,不能白打
特朗普对华政策的摇摆,直接牵动俄乌战场的神经。如果中美握手言和,美国就能腾出手来,全力扶乌克兰。欧洲也会松口气,少了站队的压力,把更多资源用在对俄施压上。
普京必须抢在节奏被动之前出招,在和美国特使威特科夫见面时,告知了他的“试探性方案”:暂停远程空袭,但地面战继续推进。这被外界视为普京“投桃报李”,避免美国对石油买家动用二级制裁。
可是真要停火,谈何容易。泽连斯基死活不愿在领土问题上松口,欧洲六国也发表联合声明,站在乌克兰一边。普京更不可能把俄军打下的地盘拱手送回——在他看来,这等于前功尽弃。换话说,现在的条件根本不具备停战的土壤。
阿拉斯加会晤很可能成为关键拐点。特朗普想要“和平奖”,普京则要确保战争成果。如果谈崩,美国大概率会加大制裁力度,甚至推动乌克兰“换人”,比如让前总司令扎卢日内接班。
中国的态度:稳坐钓鱼台,专注自身
中国不是俄乌冲突的直接参与方,但中美贸易谈判的走向,会对整个格局产生外溢影响。特朗普想让中国在能源采购和芯片关税上做出让步,可中方立场明确:合作可以,施压免谈。
中俄能源合作是基于市场规律,不会因为美国的威胁就轻易改变。事实上,中国的贸易布局早已调整,与其他地区的贸易额持续走高,对美依赖度显著下降。
当下,中国只需把自己的事做好。特朗普的关税牌已经打得没什么力气,他的摇摆和反复,恰恰说明美国可用的手段有限。接下来的舞台,主要是普京和特朗普的对弈,而中国,可以稳坐钓鱼台。
免费股票配资平台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